北魏冯熙写经题记考释
编辑:2021-08-19 10:13:46
北魏冯熙写经题记考释
吕丽军
发表于《书法导报》2011年8月31日第35期第二十三版(高校书法)
摘 要:敦煌遗书是研究书法史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研究对象是魏晋及十六国时期敦煌遗书,主要运用考证、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而有针对性地考察,文献和实物相互对照,旨在探求楷书的成熟期。
文章分为三部分,部分敦煌写经的经济来源及写经目的,通过对英藏敦煌文献S.0996号《杂阿毗昙心经卷第六》题记的考察,得到许多信息如官员写经的根本目的、写经的经济来源。楷书的成熟,应当是这种书体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性,而不是从一个字或几片残纸草率地得出结论,所以很有必要对大量使用楷书的动机及经济来源进行思考,这是研究楷书成熟很重要的一个前提;第二部分对不同时期、不同载体的文字形态进行比较和第三部分对楼兰文书的考察,是本文论点的重要推导过程,通过考证多种资料,得出结论。
关键词:佛教敦煌写经题记 敦煌文书 楷书成熟 楼兰书风
关于楷书成熟时期的界定,学界有多种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到齐梁之间才逐渐产生了正书;有的认为:楷书产生于隋唐;徐森玉先生认为:楷书在三国和西晋初已接近成熟。我完全同意徐森玉先生的判断,下面以敦煌遗书为主要考查依据,兼及其它资料,详述之。根据柴剑虹先生的定义:敦煌学是以敦煌及相关地区遗存的古代文献、艺术品及该地域的历史、地理、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国际性、综合性的学科。“敦煌及其相关地区”是一个广义的不特别确定的大范围。鉴于古代“西域”范围的不确定性,鉴于“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又鉴于古代敦煌与瓜州、沙州、甘州、凉州、肃州乃至西州的密切关联,也鉴于其与吐蕃、西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敦煌的相关地区可以包括丝路古道上现今武威、张掖、酒泉、吐鲁番以至哈拉浩特(黑城)及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带地区。又从历史文化因缘(包括出土文物的特殊性与同一性)考虑,目前我国学术界又习惯将与敦煌西邻的吐鲁番地区统一起来一并考虑,统称为“敦煌吐鲁番学”,而吐鲁番的相关地区又可以包括围绕塔里木盆地的古龟兹、楼兰、于阗地区。通过以上定义可知:敦煌学中之敦煌非专指敦煌一地而是泛指历史上的整个河西地区。本文有关敦煌的资料即是既有敦煌石室中的写经又包括楼兰、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残纸,统称为敦煌遗书。
一,敦煌写经的经济来源及写经目的
自汉以前,佛教典籍未有所闻。章帝时,楚王英以崇敬佛法闻名,西域沙门有持佛经至汉者,后有法兰译《十住经》。灵帝时,月支沙门支谶译《泥洹经》二卷。太始中,月支沙门竺法护至洛阳翻译佛经,佛教自此在汉广为盛行。南朝梁武帝大崇佛法,总集佛典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共1433部3741卷。北魏孝武帝在太昌元年至永熙三年间(532年—534年),命舍人李廓编纂《魏世众经目录》,共427部2053卷。齐梁间僧祐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的基础上撰成《出三藏记集》,这是现存**早的佛典目录。《出三藏记集》共15卷,包括4部分,卷二至卷五为诠名录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著录佛经2162部4328卷,分12类各类有小序,叙述该类佛经源流从汉至梁六代四百多年之间译出和撰集的一切佛典。自佛教东传后,对佛教典籍的整理就没有停止过,但多已不存。
《广弘明集》卷二十二有王褒《经藏愿文》,文中说:“奉造一切经藏,始乎生灭之教。讫于泥洹之说”。又有魏收《三部一切经愿文》,“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1]隋灌顶撰《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大师所造有为功德,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造栴檀、金、铜、素画像八十万躯,传弟子三十二人。得法自行,不可称数。”可见,隋代佛经总集有二名:《大藏经》、《一切经》。此前以《一切经》名之,唐时又称《三藏》,《太宗文皇帝三藏圣教序》:“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大藏经》内容包括经---多为释迦牟尼的说教、律---信徒必须遵守的制度、论---对佛教教理的阐述,其后又增加了注释和疏解等,成为四大部类。佛经总集因时代不同及材料所限,总部数也不同,又因不同时代所用纸张大小不同及书写者技术程度不一,所写总卷数也不同,这是不难理解的。
英藏敦煌文献S.0996号《杂阿毗昙心经卷第六》题记(图1.1)云:“杂阿毗昙心者,法盛大士之所说,以法相理,玄籍浩博,惧昏流迷。于广文,乃略微以现约,瞻四有之局见,通三界之差别,以识同至味,名曰毗昙。是以使持节侍中驸马都尉、羽真、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车骑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启府洛州刺史、昌梨王冯晋国,仰感恩遇,撰写十“一切经”,一经一千四百六十四卷,用答皇施,愿皇帝陛下、太皇太后,德苞九元,明同三曜,振恩阐以熙宁,协淳气而养寿乃作赞日:丽丽毗昙,厥名无比,文约义丰,总演天地。盛尊延剖,声类斯视,理无不彰,根无不利。卷云斯苞.见云亦谛。帝修后玩,是聪是备。大代太和三年岁次己未十月己巳廿八日丙申于洛州所书成讫。”其中之《一切经》,为当时的佛教经典总集。
联系电话:13693298365(北京)
15035192158(太原)微信咨询
一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中央团校旁(万寿寺地铁站)
二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旁
(北中环与东中环交汇处)胜利东街鼎盛国际青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