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高考的反思
编辑:2021-08-19 10:00:55
2011年第五届中国(重庆·渝中)中小学生书法节论文入选
发表于2014.10《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方值书法专业教育如火如荼之时,本人有一点看法提出,请各位专家斧正。
一,对书法高考学生的分析
近些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开办书法专业的学校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在美术考生渐减的情况下,书法高考火暴起来,高考的独木桥上又架了一座书法的独木桥。在“黑色的六月”之前,又加了一个“黑色月”。与其它艺考生的考试动机一样,只是因为能降分,借书法可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中国现行大学教育制度下,通常是入学即能拿毕业证。不论以后的出路如何,至少可以进入大学了。
这些书法学习者,究竟与书法的接触有多少呢?当然我们不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要求书法高考生。听某老师说,他去给一个大学的书法本科班代课,堂课问的句话是:“你们谁是真正喜欢书法的?”回答不出所料,根本就没人喜欢,只是为了曲线上大学而已。据了解,有的复读生因专业或文化成绩不够学了两年及以上,绝大多数是考前半年开始学,更有甚者只学了两个月。学生学的是连自已都没有一点感觉的东西,又何谈进一步的研究。
眼看如许多的少男少女把书法作为换得大学文凭的敲门砖,实在不由得忧心不已。人生能有几个四年,将宝贵的青春在无聊中度过,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家人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据我所知,某个学校书法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全部改行,对他们来讲,毕业就是煎熬的结束。能继续从事书法事业的则是在入学之前就对书法已有数年研习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来讲,入校的学习是对自己专业的加强。我想,这个样本当不是特例。那些即使能够进入书法类知名院校学习的学生,也不一定必然从事与书法相关的职业,除了相关部门对书法教育的不重视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没兴趣。有很多学生家长在咨询高考书法时往往会问:学习完能达到什么效果、要速成、能否一定考上、上一届的合格率等之类的问题,真让人难以理解。学习所有的艺术,都要付出极大的精力,还要学习者本人有相当的悟性,好比计算一段路程,速度不知,时间也不知,又如何能知总路程?今天刚学执笔,恨不得后天就能卖字。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多年如一日的苦苦求索,是寻找不到书法真谛的!
二,高校书法教育现状
高校开办书法专业是好事,功在当今,利在后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书法文化的传承普及。但在万事都不俱备的情况下就开始大招学生,不但招一本还有三本,这实在当慎思再慎思。艺术院校有书法专业,师范院校也有,综合理工类院校还有。为了审批通过,不得不东拼西借其它专业老师的各种证书,而审批通过后这些老师又不能来上课。长长的外聘教授名单中的人也只是在开幕式上见到,之后便悄无声息。这是一个双方都有利的事,学校可借此开新专业,外聘教授也可借此在自己的简历中多加一项大学教授的职务。在所谓的书法名校,也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得已只能从其它院校借用、社会聘用。有些外聘者有真才实学,然而有的却只是徒有虚名,这些人又有很多的社会职务,上课像歌手走穴,根本谈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了本专业能延续下去,老师多是自产自销的本专业学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唯马首是瞻,多年一成不变,美其名曰“特色”,无人敢提出异议。大学本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之所,没有新的观点想法,这在艺术上是很可怕的事,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了万马齐喑之地。对于书法艺术来讲更要大力畅导兼容并包,如此学生方可自由思考进行选择,否则,上书法的大学只是换了更大的地方上书法培训班。
有很多地方学校办书法专业,连书法爱好者都算不上的人竟也可堂而皇之地登上大学讲坛高谈阔论书法。书法老师还有“专业”的书法研究生,但这些书法研究生本也对书法无兴趣,只为拿文凭,他们当中(包括博士)不会写字的仍是多数。开办专业的学校认为书法研究生一定是**懂书法的,是专家,于是聘请这些人去教书法,结果上课只是拿书念,功能类似复读机。高考生从未经过正规老师的教育,没有分辨能力,另一方面对大学极度的憧憬,对大学老师的极度崇敬,老师如何说,学生如何做,长此以往,误人子弟。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讲,书法教师又分两种:只钻技法的,只钻理论的。钻技法的强调写字位;钻理论的认为文化,书读多了字也写好了。二者互不相让,不肯妥协。实际上,二者都有道理,我们不妨“叩其两端而允执其中”,不妨“中庸”一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给学生文化又教其技法,让学生立体的、以更宽泛的视野来理解书法。然而,良师难得!
学生对书法没兴趣,又因文化基础的薄弱,进了大学之后,万事大吉,万事不关心,每日浑浑噩噩,懵懵懂懂,转瞬间已到毕业,一无所得,花费数万元仅购得文凭一张。
三,学生的出路
这些批量产出的书法生,出路在何方呢?
答案是:无业可就,社会不用!
在书法培训班和大学招生简章上都会写明学生的就业方向,通常是编辑、记者、设计、书法老师、政府宣传部门等,让很多幼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光明的未来,然而这是真的吗?报社等单位招聘记者编辑时明确要求专业是中文,而不是书法。中文这个学科已比较成熟,各高校的中文专业在校要学习文学概论、写作、中外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老师积淀深厚,教的学生自然不俗。设计,也是一个专门的专业,和书法无关。至于当书法老师,更是有些不切实际,这不是学校和学生的原因,而是相关政策的原因。教育部还没有一个政策让书法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有识之士早已疾声呼吁,然而收效甚微,书法进课堂的前景暗淡无光。即使有,教育部出政策,书法进课堂了,现在的这些书法大学生们看似英雄有用武之地了,其实不然,他们仍不能胜任工作。书法进课堂是让孩子写漂亮的汉字,而不是“书法”的学习,所以,应称为“写字课”,而不是“书法课”。有人说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就好了,稍有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不正确的。二者有联系,但不是软笔好了硬笔自然就好了的决定性的关系。二者各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如果进行一个抽样调查,把一个书法本科生班的作业本和一个其它专业班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我想一定不会显示出书法班的硬笔字更好的结果。有兴趣者可做一尝试,甚至非书法专业学生的字会比书法专业的硬笔字好。
一个书法学生毕业后会做什么呢?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都与书法关系不大。无法就业,只能考研,而考上研后的情况又与上本科时没多大变化,只是多在学校呆几年。书法研究生毕业后好就业吗?一样有很大的问题,因当初对书法不感兴趣,自然在这么多年里无心学习,导致专业能力低下。如果碰上好机会,有学校要开书法专业,这些不会写字的书法硕士博士们就有出路了,加上开办专业者对书法一知半解,只认学校和学历,不看实际能力。这样的人“为人师表”,自然是以讹传讹,自己的青春被浪费了,又去浪费别人的青春。有一次见到某校一拥有书法博士学位的教授率领学生赴全国各地做个人书法巡展,进了展厅,当中放了一台电视,轮番播放全国某知名书家对他自己的评价,当然全是正面的。观其字,却让人大失所望,私下与当地实力派书法家交流观感后,也认为“不入流”,斗大的错字挂在墙上也浑然不知。书法博士毕业后当书法硕导的水平都是如此,其它人可想而知。然而,百姓、官员对书法又所知有限,只是看学历,看位置。书法便这样被误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前书法专业教育当慎思、缓行。
遍地开花的书法专业教育背后,却是书法教育的危机,如同泡沫经济,繁荣一时,贻害无穷。书法专业的开设当以文学、历史、哲学为背景,比如文学专业写作方向,文学专业书法方向。书法高考要有技法的考试,但是文化分不但不能降,反而要比其它专业更高,如此,可解决书法生的文化素质问题,以及书法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书法生的知识结构合理了,对将来的教书育人、对书法的理解,都会与现在不同。仰观历代书法大家,技法的高水准外,学识修养的高不可及才是他们得以立足千年的牢固基石!
联系电话:13693298365(北京)
15035192158(太原)微信咨询
一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中央团校旁(万寿寺地铁站)
二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旁
(北中环与东中环交汇处)胜利东街鼎盛国际青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