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当代中国书法文化问题与走向(二)


编辑:2021-08-19 11:04:52

当代中国书法文化问题与走向(二)

记者:您非常注意书法的文化表象问题,认为如果当代书法失去了文化的支撑点就会走向泛化滥俗,您是如何看待当代书法的文人化和大众化这一突出矛盾的?

王岳川:书法说到底就是技法升华以后的文化,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粹。这源于三个原因:一,书写是人的文化活动中重要的活动,手指、手腕的运动书写并非是一种纯技法活动,相反,它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活动的踪迹:书写的是一种古代延伸而来的文字,文字后面连接着的是历代思想,思想后面连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所以,它是思想和精神、历史和当下的直接呈现。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它之所以是家,是我们的精神思想安顿的地方,是我们诗意的栖居的精神完善之所。第二,文字非常不简单,在“结绳记事”的时代,人类的思维还是模糊混沌的。但是一旦戳了七窍而突然精神顿开时,人创造了文字。这时“天雨粟,鬼夜哭”,可以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文字的发明创造使得人类一下脱离了蒙昧时期,变成了超越于众生众物之上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第三,书写是一种文化交往的共识,人如果不再书写,他就只是内心独白而难以表达。一旦他用笔写下,他就需要“主体间性”和“他者间性”的理解,也就是说,需要我与你、我与他、我与人类的沟通。这使得人类终于走出了局限性的区域性,单个性而变成了他者性、主体性、文化连带性以及性。人就是从个体到他者、群体、社会、区域与的。

正是在这三个含义上,中国书法的书写具有了重要意义。如此重要意义的书法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支撑就会变成粗浅俗滥的本能书写,变了的所谓的地表层技法,甚至更可悲的是变成了一种赢利的工具——稻粱谋。这样书法将会走入死胡同。我们当然不允许中国书法就断送在这样这一代人手上,也不允许中国书法丧失了文化而走向所谓的纯技法和市场炒作。我们一定要倡导书法的文化价值观,倡导书法背后精神的哲学和超于哲学之上的人类交往的生存模式,这正是书法书写的根本意义所在。丧失了这一维,书法就仅仅变成匠人们的一种世俗活动。

书法的学者化和大众化并不矛盾,只是在于个人的选择,有些人就一辈子选择大众化和世俗化,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这种生命和价值归宿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所以“上帝死了”以后,就把个体何去何从,得仙得道、得凡得俗、得肉身得升华的选择,交到每个人自己手上。成什么人在于你自己。自己的选择就是命运,个体对书法和书法趣味的选择,成就了自我的“灵性人生”或“艺术人生”或“技术人生”。生命只有一次,选择不可不慎!当代书法的现实矛盾是,无数个体的选择构成了群体,然而历史只记住极少的具有价值推动精神的个体价值创造,而对群体的无价值创造和跟众、跟俗、推波逐流和随大流加以惩罚——从历史上将其抹去。因而,大众文化的从众心理和个体标新立异的矛盾,是需要从内心加以选择和解决的。

记者:您提出“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理论在文化界学术界影响很大,那么,当代书法作为文化输出的一部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王岳川:首先,中国文化输出是21世纪性的战略。美国乃至北美可以说是已经整体上统一了,欧洲也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获得了整体性的统一,而亚洲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还没有统一。因而,我们今天要重新提出“汉字文化圈”。中国无疑义地要成为亚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国。它不仅在古代滋养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在今天,随着现代转型变成经济大国以后,它的悠久的文化不仅可以继续滋养周边,而且还可以滋养整个。“汉字文化圈”成了我的一个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文化输出”不仅是向周边的东方输出文化的问题,而是谁可以代表东方代表所谓“远东”向整个说话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是日本和韩国挡在了中国前面。韩国以儒家传统正宗代言人身份批评中国,说中国批判孔子而丧失了儒家传人地位;日本实现了文化的“现代”转型,其现代书法成了向西方显示东方魅力的文化景观。中国书法谈传统时被挡在了韩国后面,在谈现代时又被挡在了日本后面。所以我们要文化输出,向西方说明中国“文化原发性创造”的身份,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向西方展示东方汉字书法的魅力,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当然,我们要输出的不全是所谓的变形夸张的现代性书法,也不全是一味摹仿古人没有推进的所谓古典书法,而主要是经过了精深的文化整理、具有不断的创新意识和整合意识的高迈的超越性书法。只有这种可以上升到文化哲学甚至是精神哲学高度的新世纪书法,才可以向西方可持续地输出。我们在向西方输出东方书法时,将进行严格的选择,将选择那些可以经得起书法界学术界和自己灵魂拷问的大师级的书法家、书法理论翻译介绍到西方,使之成为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记者:北京大学一向有着深厚的美育传统,从蔡元培到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无不将美育提到文化的高度,诸家都对书法非常推崇,视为民族之艺术。早在20世纪20年代,北大就成立了“书法研究会”,过了半个多世纪,到今天,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请问这对北大意味着什么?

王岳川:这首先意味着今日北大办学不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苏联模式。五十年代以后,北大变成了一个文理兼科的学校而丧失了艺术教育的维度。今天应该回归文科、理科、艺术学科兼容的、为了人的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这才回到了北大的本义,回到了教育、学习、人格形成、人生成长的本义。

北大书法研究所的成立还意味着,它将对当代中国书法发言。当代中国书法不是谁可以垄断的,书法是每个中国人的书法,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发言可以向往,都可以通过练习达到某种境界。北大的平民意识、学术意识和平等对话意识将使得书法界的话语权力之争、经济价位之争和地位垄断之争受到批评。同时,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还意味着一大批真正有志于从事书法文化研究的学者将成为北大的硕士和博士。他们走进北大以后,经过长期的训练,将会在考古、文献、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方面获得巨大的精神滋养,同时又在书法技法、书法理论、书法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书法与文史哲的文化关系综合等方面,获得正规的学术训练。

记者: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书法高等教育在北大的体制化,同其它高校相比,北大开设的书法专业较迟,北大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王岳川: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得的确较晚,比北师大的启功先生、首都师大的欧阳中石先生以及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开设的书法专业都要晚,这意味着北大在学科建设的平衡方面有一个觉醒的过程。其实,北大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要建立书法系、书法研究所,可惜在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或者不务正业的事情,从而搁置下来。北大书法研究所的成立,已然表明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书法终于走进了北大的教育体制,同时北大的教育体制也因为书法的加入而拓宽了自己的教育空间。

北大在这方面的优势有三条,劣势也有三条。首先,优势在于她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不管是图书资料,还是教育传统、思想传递和整个的精神血统方面都是源远流长的,堪称国内。第二,她可以整合考古系、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以及包括现代化理论、后现代性研究等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其人文资源是国内的。第三,她可以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问学问道的学术空间,可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不再有世俗化的铜臭,不再有权力化的斗争,也不再有把书法引向歧路歪道的种种奇思怪想。在正规的训练和自由地生长中,产生一种真正“与天地往来”的自由精神,有一种把书法推向的高博眼光。同时,北大的自由宽松、兼容并包的思想可以使北大诚聘天下英豪各路高手以及国内大师到北大开坛论讲,使得书法研究生如沐春风,聆听各路大师的思想话语。

北大书法所的劣势是:,书法所在北大庞大的文理科群中还是后起的(还不能叫做后起之秀,只能成为后起之弱),它有可能生长发展起来,也可能默默无闻,也有可能胎死腹中。第二,作为教育体制化的北大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不足,没有参照之系等问题,亟需调整。第三,在做学问方面,北大可谓高手如云,但在书法的技法方面仍需要向其他美术院校、专业院校的诸位先生切磋请教,以使心手合一,琴剑合一。

第九,北大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是什么。(见材料)

记者:作为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您对北大书法专业有什么预期?

王岳川:我的预期有四个方面:2004年后顺利地招收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同时招收海外留学生。第二,做好北大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工作,加强大学书法双学位方面的教育力度,使得在今天这个电脑时代写字东倒西歪、错字满篇的情况得到缓解和纠正。第三,和国内各高校之间建立横向联盟。北大的气势就在于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她不加入任何山头主义、宗派主义,不加入任何权力斗争。相反,他们认为,艺术、思想、学术要重于政治权斗和金钱谋画。正是在这方面,在深层人文精神基础上,在未名湖的“一塔湖图”旁,有这么一些人文学者,有这么多书学博士、硕士在进行书法技法和书法理论的研究,这是中国未来书法复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第四,要坚持书法的跨国传播和全球化当中的书法输出,这一工作意义重大而任重而道远。

附录:

在“发现东方”中“输出书法文化”

王岳川

有一个美国学者去年在上海作了一次学术演讲,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讲演的中心意思是“没有各国的现代化,只有一种现代化——西化”。这似乎意味着“现代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美国化”,而且还似乎意味着今后全只有一种语言就是英语,只有一种文化,那就是美国文化?中国学者听了这次讲演之后提出了很多置疑和批评。

确实,每年全都有一些文化死去,有一些语言死去。难道中国文化今后的现代化的命运就是如此吗?就此,北京大学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意义凸现出来——弘扬并光大中国书法文化精神,发现东方艺术文化思想,向整个输出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部分。可以说,中国书法的未来在我们每一个书法家、每一个学者、每一个文化人的笔下。

有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我在韩国、日本与他们的书法教授交流时,他们认为中国书法重视一个“法”字,而在日本叫做“书道”却重视很高的“道”,在韩国称“书艺”而将书法看成典雅的艺术。难道作为“汉字文化圈”中新的中国仅仅将书法如此高妙绝伦,千古以来名人雅士醉心与此的高深境界看作技之“法”吗?难道日本的“道”高于中国的“法”吗?难道韩国的“艺”能超越中国的“法”吗?我想,这其实存在一个误区。中国哲人强调“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人不轻言“道”,他们把道看成是极高的本体,“法”是技近乎“道”,“法”是超越技法而近乎于“大道”。中国张扬的道是“大道”,这就意味着书法不仅仅是技法,不仅仅是技术,而要求书法进入文化,抵达文化背后的精神,通过精神层面进入哲学层面的“道”。

就此看来,我们今天的书法确实需要文化。但是我们看到,书法由于进一步进入市场化,使得当代中国书法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隐含了一些值得关注问题。西方一些人认为今天东方文化已经失效,全文化正在全球化中“同质化”。我认为这里面问题非常大。日本现代书法的发展,使得日本书法站在了或者挡在了中国的前面。我在国外担任客座教授进行文化交流时,感受到一些西方人错误地认为东方书法就是日本书法尤其是现代日本书法;同时,我在韩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大会讲演时,韩国书法教授认为当代中国书法的西化已经背离了中国书法的传统精神,因而不能再续传中国儒家精神和文化命脉。于是,我们面对双重尴尬:在面对日本的时候,我们的书法丧失了现代性,面对韩国的时候,我们的书法丧失了传统性,新世纪中国书法该怎么走?

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既不能完全跟着日本走,也不能完全跟着韩国走,更不能跟着欧美的流行波普文化走。我们强调书法的生态性,精神生态的新理性。我们将提倡每个书法家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于右任到我们今天的启功先生,无一不是文化大家。单一的书法技术,或许可以成为书法个体户,但是永远不会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和哲学境界。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进行全校书法素质教育和学生社团紧密联系,并且和北京以及外地高校进行横向交流。

第二,开始招收书法硕士生,条件成熟后招收书法博士生,同时招收书法研究生班,为广大的有真正学术根底和书法素养的书法家提供进入北大研修的机会。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绝不搞任何派别,五湖四海继承蔡先生的优良传统,一切有利于中国文化推进的学术大师和思想精髓都为我们所用。

第三,将推出一些系统的书法教材和新的论著,推动中国书法文化和书法学术建设。

第四,进行大学生书法巡回展出,学者书法展,并将展出推向日本、韩国和西方。

第五,进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中韩,中国与新加坡等国的书法文化交流,并争取联合版国际大学书法展。

当然,北大书法研究所创业之初有很多的问题,在它羽翼未丰的时候,吁求书法界文化界给予它展示自己的广阔空间的机会并且给它以支持!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


联系电话:13693298365(北京)
      
15035192158(太原)
此号微信咨询

                  


一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中央团校旁(万寿寺地铁站)


二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旁
(北中环与东中环交汇处)胜利东街鼎盛国际青创城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