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删减版》由全国第三届草书展引发的思考―-关于评审的相关问题


编辑:2021-08-19 10:19:47

《删减版》由全国第三届草书展引发的思考―-关于评审的相关问题

吕丽军 

发表于2014年3月26日,《书法导报》第13期,11版。

 《书法》杂志2014年第4期

    全国第三届草书展于2014年1月在太原展出,怀抱学习的态度认真参观下来,颇多感触。书法需要大量实践,书法更需要理论支撑,理论并不仅仅指考据学,也不只是技法,更为重要的是书法批评。书法批评在一部分人眼中被认为是吹捧或恶意攻击人的工具,当我们看中国历代书论却发现,书法批评在古代是很发达的,袁昂《古今书评》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董其昌评米芾书“狮子搏象”,这些全是书法批评。到现在,书法批评反而弱化甚至消失了,可见我们与古人相比,不但在书法实践方面,在精神境界方面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学术意义上的批评有文学批评、影评、音乐评论等等,“批评”二字是学术语言,包括欣赏的意义,也包括纠偏的意义。所以,对与书法相关的评审进行经常性的“书法批评”是有益于书法发展的。

   在参观过程中,想到了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各种展览,忽然有了一个或许有些不敬的念头:部分评委的作品与众多的参展作品是很难区分高下的。我们看中央电视台的歌手大赛,看《中国好声音》导师选择参赛选手,看赵本山的《本山选谁上春晚》,他们之所以是评委,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表演经验、精湛的专业水平。在书法界,部分评委与参展作者的高下却难以区分,有的甚至要逊色很多,这是由于评委来源的“合法性”造成的。所谓”合法性”是指评委是由于行政职位高低还是由于真实的书法水平成为评委的。如果是前者,那我们自然会怀疑由这种评委评选出的展览的权威性及学术性。在评委的位置而无评委应当有的水平,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障碍,用一个词表达就是“尸位素餐”。中国书协评委的眼光决定中国书法未来的走向,各专业委员会评委的眼光决定中国未来各书体的发展路径,各省书协的评委又决定当地的书法走向。部分评委有很高的行政职位,并且还常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自居走入各高等学府演讲其对书法的浅薄认知、展示其拙劣的书法技艺,长此以往,中国书法将会如鲁迅笔下九斤老太所言的“一代不如一代了”。书法自古代就是文化人的必备技能,民国以后,西风东渐,用硬笔者渐成气候,传统书法被一些“书法家”传得极为玄虚,书法成为一门距大众很近也**远的艺术,书法成为诞生于中国本土却是使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感到陌生的艺术。很多人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时,会把饺子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不提书法,中国人每天都与汉字接触,却每天都与书法无缘。教育部门对书法长期的不重视,造成了书法的断代,于是众多体制内的达不到真正评委水平的“伪评委”们成为****的受益者,书协主席副主席的职位成为抬高自己润格价位的重要工具,在还尚未傍窥尺犊、俯习寸阴,还尚未分清五体之时,因为有了主席副主席的职位,就开始大把大把地走穴捞钱。作为一名歌手,只有一首成名曲也足以立足于社会,比如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演员也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比如成龙的《醉拳》;画家也有自己的成名作,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当代的部分书法家评委们,反倒没人能知道他们的成名作,一首“白日依山尽”写遍了大江南北,一首“吾爱孟夫子”写了大半生,现场笔会只敢写在家写了几百次的诗,不敢越雷池一步写新内容。只是因为种种不可道人的原因走入了评委的行列,就真以为自己是书法大家了,有的“官员书法家”竟然在自己的个展上公开称自己是中国******的排列前几位的书法大家,这不能不说是书法界****的讽刺。有的评委是从大赛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有扎实的功力,有自己对书法独到的理解与思考,多年以来矢志不移地钟情于书法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书法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如陈忠康、李双阳、王义军等等。但有的评委却并不是这样,其专业水平差强人意,甚至业余水平都算不上,用老干部的眼光评审专业选手的作品,在他们眼中,****的书法就是状如算子、光黑油亮“像印的一样”的印刷体。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认为拼贴功夫做足了的就是好作品,于是,每次展览中的拼贴作品**多,作者也用尽了各种做旧手法,就像皇宫中被冷落的妃子百般打扮搽脂抹粉,为的就是吸引皇帝宠爱,而不知何为“美女”的书法界的“皇帝们”真的选择了那些打扮令人作呕的风尘女子。这又涉及到一个何为书法之美的问题,书法的本体是什么?什么样的书法才叫好的书法?评审书法作品要以什么为依据?让自己都不知何为书法的评委回答这样的问题确实有点难度。

    参展者为了入展获奖,于是到处学习、培训、拜师。君不见全国各种展前培训班,以入展获奖为****目的,请来多位评委及获奖大户来讲课,讲课者坐着飞机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像歌手赶场子一样穿梭于全国各地,其学费之高令人望而却步,却仍有大量的书法参展专业户投入巨资离家别子去“求学”。书法的本义何在?学习书法只是为了展览获奖入中国书协?学习书法的动机是什么,初心是什么?举办展览的目的的什么,给学生上课要教授给学生什么,只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迎合评委的口味,如何拼贴?这是评委及那些参加展前培训班的学习者要首先搞清的一个重大的且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展览为导向的风气不但在社会风行,也严重影响到了高校书法专业的教学及学生,学生不以古代经典为依据踏实地学习传统,整日拿来评委及获奖作者的作品临习,笔下全是当代作者的影子,全无半点经典气息,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现实。

    曾经见过韩国举办的“直指书法大赛”,在作品集中详细列出了每位作者的每一项评分,使得作者信服并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标准下得分是多少,而我们的评审却是没有标准。中央电视台**近报道了被称为“性都”的东莞的色情服务行业状况。为什么会这么猖獗呢?因竞争激烈,各家都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性工作者服务完毕后,商家让客人对各个服务模块打分对服务质量作出评价,以此作为服务人员月度年度评选的标准,来自于制造业的标准化生产概念进入了色情业,其评估制度要求顾客对服务进行详细细节的事后评议,不达标准者将被扣除薪酬。业绩收入与打分紧密联系,她们的服务过程非常尽职,她们是受过职业培训的性工作者。严格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薪资制度使得性工作者有章可依、违章必究,甚至会被开除而失掉工作机会。东莞遍地开花的性服务业背后是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化作业制度。书法评审远没有标准化的苗头,虽然艺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如果以此为借口而掩盖滥竽充数、权力寻租、争名夺利、各立山头的事实,我想书法不会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下去。江苏省书协少而精的工作班子为各地开了一个好头,请怀有其它动机的玩书法的高官们离开评委的位置,请真正的专家为大家做真正专业的事情,淡化书协的官方色彩,摈弃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倡导书法家不能仅仅“为人民币而创作”,更要“为人民而创作”,不能仅仅“为展厅而创作”,更要“为客厅而创作”,不能仅仅“为评奖而创作”,更要“为百姓而创作”,让书法作品更多地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才是书法进入良性发展的一个好的开始。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


联系电话:13693298365(北京)
      
15035192158(太原)
微信咨询

                  


一部: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中央团校旁(万寿寺地铁站)

二部: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旁

(北中环与东中环交汇处)胜利东街鼎盛国际青创城  




版权所有:丽军书院  备案号:晋ICP备09008404号-1